中、高考不仅是考生的人生大事,也是整个家庭的大事,不仅考生在考前需要注意调整心态,家长在考前也需要学习如何与孩子一起面对高考前的焦虑问题。在考试前的几个星期里,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方法,来和考生一起面对高考前焦虑。
1.注意觉察自己的焦虑和行为。
家长和考生都应该认真地去觉察自己的情绪和行为。去感受自己的身体状态。通过问自己是否存在前面提到的4个方面的焦虑表现,来帮助自己觉察自己的行为和感受。
考生觉察自己的状态,可以更好地梳理自己的状态,了解自己处于哪种程度的焦虑,避免在焦虑的情绪中迷茫不知所措。家长了解自己的状态,同样可以避免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考生而不自知的情况发生。
2.建立“考前焦虑是正常的和必要的”的意识。
家长和考生都应该要学会接纳自己的焦虑。要承认考前焦虑是正常的、每个人都会有的和必要的。面对重要的事情,害怕失败是正常的。而焦虑可以帮助我们让身体和精神都处于积极应对未来挑战的状态。
所以,让焦虑完全消失是一件做不到也不合适的事情。家长和考生都应该要避免“一定要消除焦虑”的想法。因为一个正常人是不可能完全没有焦虑的,那么试图达到“焦虑消失”这一预期的所有行为都将走向失败,这种失败反而会加重焦虑并让人感到挫败和失望。
3.避免行为的极端:不要过度努力,也不要刻意放松。
有些考生和家长认为“临阵磨枪,不快也光”,在考前为自己安排了紧密的复习任务。这是不合适的。考前繁重的复习任务,不仅会让考生处于更加焦虑的状态,也会消耗掉大量的精力,难以保证考试时的良好状态。
有些考生和家长则认为,考前要吃补品、营养品;在考生学习时,家中所有一切都“静止”;和考生说“考差没事的”“别勉强自己”“开心就好”等在考生面前故作放松等,这些行为反而会不断提醒考生考试即将到来,让考生更加焦虑,同时前后目的不一的行为,也会对考生造成干扰,让考生无所适从。
4.用一些小技巧来帮助自己缓解焦虑。
我们无法让焦虑消失,但我们可以让它不要那么来势汹汹。家长和考生可以一起每天练习一些简单的小技巧,来平复自己波动的情绪。也可以在网络上搜索适合自己的音频跟随练习。 正念呼吸:让自己以舒适、稳定的姿势进行练习,用鼻子轻轻地吸气,然后慢慢地呼气,持续观察呼吸。每一次都让自己像第一次练习一样。吸气……呼气……心里默念1,吸气……呼气……默念2,一直到10,然后重新开始。重复上述动作,约10分钟。 放松训练:找一个安静的场所,关掉手机,让自己的姿势和服饰都处于放松的状态,摘下有碍放松的首饰、眼镜等物品。让自己的身体每组肌肉群,都先紧张10秒,然后放松,在这一过程中注意紧张和放松时的身体感觉。放松的顺序为:头部—手臂—躯干—腿部。 在考前,其实不必做太多事情。让生活和以前一样,在考生表达自己的担忧和焦虑时,承认并接纳它。给予考生鼓励,表达爱与支持,和他一起面对考试,为考生营造一种稳定和安全的环境。 焦虑是人面对挑战时的正常情绪,是人类长久进化以来,优选出来的反应。我们应该学会接纳和利用它,而非否认和排斥它。愿每位考生和家长都可以在这场重要的考试中,做到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,跨越这一个人生的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