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健科普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
>> 公众服务 >> 卫健科普
打造老年人家门口的服务管家
发布日期: 2020-11-02    15:23 浏览次数: 来源: 健康报

规模较小,植根社区,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安心养老,因此,养老服务驿站也被称为居家/社区养老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10月20日,北京市民政局在官网发布《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,旨在进一步规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运营管理。养老服务驿站和传统的日间照料中心有什么区别?老年人能够享受哪些服务?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,养老服务驿站的发展应该走向何方?日前,记者带着上述问题进行了采访。

“一直盼着开门”

上午9点刚过,北京市78岁的宋冬菊老人像往常一样,踱着步子来到家附近的丰台区北大地16号院社区养老服务驿站。自从有了养老服务驿站,辖区里许多像宋大妈这样的老人都习惯了在这里相聚。

“老伙伴、邻居们一起说说话、下下棋、写写字、做做工艺品……生活很充实。如果有需要,还可以在这里吃饭。”宋大妈告诉记者,如今她已经把养老服务驿站当成了第二个家。

宋大妈的一儿一女由于工作原因都不在老人身边,6年前老伴也去世了。孩子们不放心,想把宋大妈接过去一起住,但老人一方面不想给儿女添麻烦,另一方面不想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。

虽然宋大妈腿脚还算灵便,除了高血压和心律不齐,没有其他的大病,但上了年纪本身就需要一定的生活照料,再说家里就她一个人,免不了孤寂。从老人实际情况考虑,跟儿女一起住是明智之举。宋大妈却很坚持,不到完全不能自理,她不想离开。很长一段时间,宋大妈的养老问题演变成了她和儿女之间的一场拉锯战。

转机始于家门口养老服务驿站的开业。丰台区北大地16号院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主要辐射周边1.5公里范围内的居家/社区老人,向他们提供用餐、娱乐、健康监测、日间照料、康复护理等服务,相当于提供专业居家养老服务的“服务管家”。

“因为(新冠肺炎)疫情原因,养老服务驿站停业了一段时间。很多老人都特别不习惯,一直盼着他们开门,现在终于恢复服务了。”宋大妈说。

“在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,居家养老是基础,但现代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,家庭赡养功能弱化,对老年人的照料有心无力,需要外部力量支援,而养老服务驿站就是为居家/社区养老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外部支撑。”民政部养老服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,养老服务驿站就是为了让老年人得到就近、精准、可预期的养老服务。

据介绍,2016年起,北京市开始在城乡推广养老服务驿站。2016年~2018年,北京市《关于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建设意见》《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规划(2016~2020)》和《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运营扶持办法》相继出台。明确了养老服务驿站是街道(乡镇)养老照料中心功能的延伸下沉,应该具备日间照料、呼叫服务、助餐服务、健康指导、文化娱乐、心理慰藉服务六项基本功能。并提出在此基础上,可拓展开展市场化的养老服务,满足社会上普通老年群体个性化、市场化的养老服务需求。

相关数据显示,截至2019年年底,北京市累计建成养老服务驿站1003家。预计到2025年,养老服务驿站达1200个;到2035年,养老服务驿站总量不少于1600个。

实际上不止北京,近年来,上海、杭州等城市在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的探索中,也都对这种建在社区里“小而精”的养老服务驿站情有独钟。

记者了解到,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是托老所、日间照料中心的升级改造版。托老所、日间照料中心多由居委会运营,且土地费用、房屋租金居高不下,导致收费高,最终转嫁给获取服务的老人。地方政府看到了这个问题,并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法。

据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,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由区政府无偿提供服务场所和设备,交给有法人或具有法人资质的社会单位低偿运营,以大幅降低服务成本。也就是说,目前大多数养老服务驿站采用政企合作的模式。政府无偿提供场地以及建设和运营补贴,然后交由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企业或社会组织进行运营管理。

医养结合更称心

据了解,养老服务驿站的服务对象不只是活力老人,还包括失能、失智、高龄等刚性需求老人。为此,各地政府鼓励养老服务驿站将家庭床位作为驿站的延伸床位,通过签约服务等方式定期上门入户为老人们提供照料服务。同时,还有一些养老服务驿站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站)联手,打造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。

就在大约一个月前,宋奶奶的邻居薛大爷下楼扔垃圾时摔了一跤,脚扭伤了。出院后,行动不便的薛大爷想到了养老服务驿站。咨询后得知,养老服务驿站的专业人员首先会上门对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,并了解老人的需求和意愿,再结合专业判断为老人定制个性化的服务方案。

丰台区北大地16号院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负责人说,辖区的社区医生可以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家庭医生服务,康复师、护士也可以提供上门康复、护理服务,服务记录全部进入管理系统。养老服务驿站还会定期请医生为辖区老人进行健康讲座,普及健康养生知识。

当前,北京市养老服务驿站的居家养老服务正在逐步恢复。上述养老服务驿站负责人表示,在制定完善的防控制度基础上,把防控常态化作为日常工作的主要方面来抓,严格执行分区管理,落实消杀制度,做到“外防输入、内防感染”。养老服务驿站在恢复服务的同时也将严格控制人流量,上门服务做到严格防护,既保证服务不落下又保证安全可控制。

养老驿站的“新生意”

记者采访发现,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及倾向有了一些改变。针对这些变化,许多养老服务驿站推出的“新品”服务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市场之中。其中,无接触服务、线上服务成为养老服务驿站的主攻方向。

在中关村大健康服务平台主任迟胜看来,疫情期间快递配送无法进入小区,但老年人已经初步体会到了线上购物的便利,未来,智能服务、线上服务的需求会整体向前推进一大步。

北京市西城区某养老服务驿站负责人说,春节刚过还没正式复工,值班人员就陆续接到老人的咨询电话。受疫情影响不能出门,娱乐休闲活动暂停,但一些基础需求,如饮食、应急药品等刚需服务和产品,却是拖不了的。养老服务驿站的团队商量过后,决定在2月中旬启动线上业务。

这位负责人说,养老服务驿站把有需求的老人进行了整合,统一建群。在接到老年人相关诉求后,养老服务驿站陆续对接了各种品类的服务商,通过微信群、小程序等渠道在线展示商品,并根据老人需求不断更新、调整,包括代订蔬菜水果、代买药品、代买餐食等20多个品类服务,每天的订单量20单左右。

“无接触及预约模式成为各行各业主流,但不少老年人在进行线上预约、在线挂号、扫码问诊等方面颇为吃力,加大了单独就医的难度。未来,有条件的养老服务驿站可以加码和看病就医相关的陪同业务,安排专门员工帮助老人完成线上就医、预约问诊等方面的服务。”上述负责人说。

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有的养老服务驿站还推出了直播娱乐服务。“很多老年人长时间待在家,一些兴趣爱好都中断了,也不利于身心健康。因此,我们联系了以往的合作伙伴,尝试着开起了直播。”诚和敬养老驿站(南里东区站)站长张辉解释说,他们的直播跟网红直播带货不同,聚焦服务老年人,组织的直播多是养生知识普及,或者书法、绘画、手工等,颇受欢迎,周边社区的老年人很多都是场场“打卡”。

张辉说,目前社区的老人已经开始习惯了遇到问题找养老服务驿站,比如咨询一些简单的健康问题,选择养老院时也会到服务驿站打听信息。在他看来,未来的养老服务驿站应该是一个社区服务的集合体。

李红兵表示,今后,养老服务驿站应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,根据地域特点和周边老年人的服务需求,拓展特色服务项目,为老年人提供“菜单式”精准服务。同时发挥服务驿站的平台效应,整合集成服务资源,为区域内各类服务企业提供搭载、转介服务,打造就近就便、精准精细的服务枢纽。



【打印】   【关闭】